本周國內商品市場除農產品外均實現強勢反彈,其中南華商品指數本周漲幅高達3.4%。實際上進入6月份以來,商品就已呈現筑底跡象,而到6月中下旬反彈力開始逐步加大?;剡^頭來分析,兩大預期差導致了商品在最不看好的6月實現了企穩反彈。
首先是資金面。由于6月末銀行面臨年中和季度末考核,市場普遍預期6月份流動性將會出現比較緊張的局面。但央行在6月初及時進行了近5000億的MLF操作,隨后還進行了兩次逆回購操作,這使得市場資金面寬松程度遠超預期。而銀監會放緩了對銀行系統去杠桿的步伐,也讓市場緊張情緒得到緩解。
![]()
其次是6月份商品需求超預期。市場原來預期6月份制造業活動將趨弱運行,但實際上6月制造業活動較5月份擴張步伐還有所加快。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數據顯示了這一點:中國6月官方制造業PMI 51.7,預期 51,前值 51.2。而制造業的擴張自然也帶來了對商品需求的增加。
![]()
以上兩大預期差扭轉了商品市場的悲觀氛圍,商品在6月份反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那么商品這輪商品的反彈能走多遠?我認為還是要從資金面和供需面的預期差來考慮。從資金面來看,度過了最危險的6月,7月份資金面是不是就高枕無憂了呢?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有近萬億資金到期,決不可掉以輕心。而商品需求方面,在6月份制造業活動擴張中,出口回暖功不可沒,但在貿易沖突日益嚴重的大環境下能否繼續保持活力?而房地產投資會不會放緩,從而造成對制造業形成拖累?這些都要留給時間去驗證了。